热线电话:400-123-4567

 
prevnext

首届紫外LED长治国际会议暨长治LED产业发展峰会召开

  5月29-31日,首届紫外LED长治国际会议暨长治LED产业发展峰会在山西长治召开,本次峰会由长治市人民政府、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潞安集团共同主办,长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山西中科潞安半导体技术研究院、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麦肯桥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活动还得到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空气净化行业联盟、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等的大力支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照明生产、制造、应用和出口国。行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不仅得益于科技、财政等多方面政策的支持,也得益于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和行业企业的持续努力。”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研发执行主席、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晋闽告诉记者,从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来看,更短波长的紫外LED,因其具有安全、环保、小巧、高效、低耗等突出优势,在聚合物固化、杀菌消毒、生物探测、非视距通信、数据存储、农业及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随着限定汞使用和排放的国际《水俣公约》正式生效,为紫外LED产业提供了重要发展契机。

  光电产业初具规模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长治市半导体光电产业从2009年开始起步,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从蓝宝石衬底、外延及芯片、封装到显示屏、照明灯具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初步构筑起以高科华烨集团和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集群内现有相关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高科华烨集团LED产值占到全省的95%,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在此基础上,长治立足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布局规划深紫外LED。

  2018年4月,潞安集团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深紫外LED项目,11月底完成总体建设并进入联合试运转,实现中科院深紫外LED芯片技术成果的产业化。2019年下半年完成芯片产品的客户验证,预期公司本年度营收将达到3000万元。项目主要建设两个平台:一是建设山西长治中科潞安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氮化物深紫外LED为主要目标和产品,开展从高温MOCVD设备制造、深紫外外延材料、到LED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二是成立山西中科潞安深紫外科技公司。深紫外科技公司是产业化推广平台,在已经建成一期3000万颗深紫外LED芯片项目的基础上,今明两年要加快完成二期年产3亿颗深紫外LED外延芯片生产线,开展LED外延片、芯片、MOCVD以及LED照明产品、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科潞安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深紫外LED技术,此项目为全球首条量产化深紫外LED生产线。同时,还适时启动紫外光电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全球深紫外研究与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紫外公司以及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正与长治发改委、高新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与产业联盟对接长治紫外光电园区规划工作。

  峰会期间,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项目投产仪式举行。据介绍,该项目位于长治高新区漳泽新型工业园区,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2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为年产3000万颗紫外LED芯片项目,投资5.4亿元。二期工程为年产3亿颗紫外LED芯片项目,投资1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半导体深紫外LED芯片为核心、布局下游产品的千亿元深紫外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广阔。该项目的投产标志着长治深紫外LED产业发展迈出了第一步,为将长治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深紫外LED产业集聚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山西半导体相关“产学研用”单位共同组建的山西省半导体产业联盟在会上宣布成立。当前长治市构建起从蓝宝石衬底、外延及芯片、封装到显示屏、照明灯具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赢得了众多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青睐。峰会上,六个半导体产业项目签约,这将有效整合区域内产业资源,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助推全省半导体产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聚焦全球前沿技术共话产业发展前景

  技术仍是发展紫外LED应用的核心推动力。开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陈良惠,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教授顾瑛,沙特国王科技大学教授李晓航,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负责人王军喜,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分别介绍了固态照明的历史使命与紫外LED的新机遇,紫外LED用于健康与医疗的应用研究,半导体深紫外激光LED和设计软件以及高温MOCVD设备的进展,深紫外LED研发进展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紫外项目等大会报告,分享了国内外紫外LED技术前沿进展。

友情链接